早前讀了readandeat的讀書一隅,想起了我從兒時開始的願望。
小學時代已經很喜歡書本(注意,是喜歡書本,閱讀反而是喜歡書本的by-product)。當時家裡有一個不大不小的書架,是可以摺疊起來的那種,上面放滿了爸爸的書本。爸爸不是文化人,不過可能是書香世代的關係吧,文學上還是有修養的;書架上面的書除了必備的字典和辭海,還有如紅樓夢、水滸傳這些經典,以及很多有關書法的書籍。後來,爸爸把書架的第二層清理好給我用,然後陸續給我買了一些何紫老師的故事書、一些阿濃老師的兒童書、一本宇宙的奧秘、還有一套十萬個為什麼。大概是自此之後,我便很喜歡書本整整齊齊地放在書架上面的感覺。
爸爸也喜歡看小說,尤其是武俠小說。可是他很少會買,多數是租來看的。記得他第一次帶我去到我們家附近的森記書局時,我是禁不住「嘩!這麼多書啊」這樣子 的說。到再長大了一點,是小學四年班左右吧,我成為了學校的圖書館理員,隔幾天下課後都會到圖書館幫忙;小學的圖書館的藏書不算很多,但也夠叫我目不暇給 了。差不多同一時期,我也開始時常到家附近的公共圖書館看書。這個時候,除了覺得一行又一行的書架上面放著整整齊齊的書本很好看、很有型之外,也很喜歡在 圖書館那種充滿著不同知識、想要知道什麼都似乎有一本書可以解答問題的氣氛。從此我每處身在書海之中,都會有一份很雀躍感覺。也是這個時候開始,我很希望 可以在家中都找到這個感覺。
可是香港地寸金呎土,家裡地方並不太多,藏書的地方,一直都是同一個書架。就是有其他的空間,也會給學校的課本和參考書佔用了;想在家中有書海的感覺的願 望也只能藏在心裡。如是者過了很多年。我們家由市區搬到新界,我開始擁有自己的房間,也可以自己決定如何把房間佈置。第一件想到的傢具,自然就是書架。房 的一邊要放書架,另一邊是床,但床邊的牆上也要裝上書架,書桌的旁邊也要放一個…房間佈置好,書本放好,然後我便明白到「過猶不及」的道理。沒錯,書都是 放好了在架上了,可是房間變得很擠,很大壓迫感,房間不像房間,甚至差不多沒有立足之地,在這裡面又如何去好好享受這些書本呢(到了這時,閱讀已經從by -product升格了)?
移居到多倫多之後,住的地方不大,家中也只是隨意放了三個書架,書也只是沒有系統地隨意放在上面。可是我仍然保留著在自己家中闢出一角作為讀書間的願望。 我現在夢想中的讀書間,不用太大,足夠放三四個書架便可;最好在日間可以有充足的天然光線,還要放一張不太大的書桌讓我可以在上面寫寫東西。房的一角要有 一張坐得很舒服的椅子或小沙發,再放一支亮度適中的讀書燈。椅旁或可再放一張貓咪的床,那便很合我的意思了……
你呢?你心目中有沒有一個最理想的閱讀空間?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